Sunday, February 13, 2005

微波激射与激光的诞生

作者 David Lindley, bon 译

注释:值此国际物理年(2005年)之际,《物理评论》杂志编选了反映爱因斯坦成就的相关文章,以纪念爱因斯坦奇迹年(1905年)诞生100周年。

摘要/内容:激 光如今已无处不在 ,从超市收款机、CD播放器到眼科诊所,到处都可以发现它的身影。1954和1955年出版的《物理评论》首次对激光进行了介绍。激光由微波激射器 (maser,也译作:脉塞)发展而来,而微波激射器(maser--microwave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,受激辐射引起的微波放大的英文首字母缩写)的产生,正是基于爱因斯坦约40年前(1916年)极具先见的理论。然而,从理论到应用 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,科学家们融合了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,才将这些理论上看来十分简单的装置真正展现在人们的眼前。

二战后,雷达科学家与物理学家合作,希望寻找到在厘米波段范围内产生电磁辐射的方法。物理学家希望利用该技术来研究分子结构。研究发现,当分子中的原子键在不大相同的构形间发生振动时,原子键通常会吸收或放出厘米或毫米波段的辐射。

但是雷达中的真空管和相关装置无法产生亚厘米波段的辐射。20世纪50年代初,正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工作的查尔斯-汤斯(Charles Townes)突然想到,只要能使大量分子同时发射,分子本身就可以成为绝佳的发射器。汤斯早期对微波波谱的研究帮助了他后来的工作。

早 在1916年,爱因斯坦就从理论上预言了受激辐射的存在??即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可以“刺激”受激原子或分子,使之跃迁到低能级并产生更强的电磁 辐射。1947年,哥大的威利斯-兰姆(Willis Lamb)和罗伯特-卢瑟福(Robert Retherford)就利用受激辐射来放大氢分子产生的辐射,以更精确地测量特定分子跃迁的频率。

汤斯对微波技术十分熟悉,很快想到了实现受激辐射的办法。他设想将腔体内大量受激分子以合适的尺寸聚集,一些分子放出的射线反射回来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,这样就使得受激辐射不断增强,通过腔体与分子之间形成的反馈机制将信号急剧地放大。

汤 斯和同事在1954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微波激射器(maser)。他们将一束受激的氨分子射入谐振腔内,由于腔内分子辐射产生受激分子,而受 激分子进一步增强辐射,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受激分子,因而辐射得以自持。第一台微波激射器只产生厘米尺度的辐射,所以功率很小,仅为十毫微瓦左右(10-8W)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在发射谱上其辐射能量呈现为极细锐的谱线,这也就意味着辐射的频率十分单一,仅含一个波长而没有其余波长的干扰(单色性好)。

不 少理论物理学家曾认为汤斯设想的装置根本无法实现。可它的的确确实现了!于是研究者纷纷仿效制造,并开始在原来基础上加以改进。1958年,汤斯和新泽 西州贝尔实验室的阿瑟-肖洛(Arthur Schawlow)曾计划制造一种在红外和可见光区工作的激射器,但直到1960年第一台光激射器才真正问世??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激光(laser)。 汤斯也因其在微波激射器和激光领域的贡献分享了1964年诺贝尔物理奖。

由于不同团体对专利权的争夺,激光的发展还遇上过不少官司。麻省理工的伯纳德-伯克曾在哥大见到过第一台微波激射器,他的话颇令人深思:“汤斯无意将它保密,相反,它向未来的研究者敞开了欢迎之门。”


参考资料:
Molecular Microwave Oscillator and New Hyperfine Structure in Microwave Spectrum of NH3
J. P. Gordon, H. J. Zeiger, and C. H. Townes
Phys. Rev. 95, 282
(issue of 1 July 1954)

The Maser--New Type of Microwave Amplifier, Frequency Standard, and Spectrometer
J. P. Gordon, H. J. Zeiger, and C. H. Townes
Phys. Rev. 99, 1264
(issue of 15 August 1955)

No comments: